經濟興、金融興;金融穩,經濟穩。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是金融的三駕馬車,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工業4.0,數字經濟、新質生產力所代表的大變局時代,我國《十四五年規劃綱要》提出了“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出了加強關鍵數字技術創新應用,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轉型的發展戰略。在21世紀的數字化浪潮中,金融行業正站在變革的前沿。數字金融,以其獨特的創新性和滲透力,已經成為推動全球經濟轉型的重要引擎。借此機會,筆者就數字金融如何構建新生態發展格局談三點初步的認識。
隨著數字金融的興起,它不僅重塑了金融服務的理念和模式,而且成為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這種以技術為驅動的金融創新,催生了數字產業化,即將數字技術深度融入金融產業,實現服務的高效化、智能化和個性化。同時,數字金融也促進了產業數字化,將金融科技手段應用于實體經濟的各個領域,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激發產業活力,推動經濟向更加綠色、智能和普惠的方向發展。推動數字金融的高速發展,融合與創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講有兩個立足點,一是推動產業數字化,需要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實體經濟,二是加速數字產業化,需要創新驅動金融本身。
(一)推動產業數字化,需要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實體經濟。產業數字化意味著我們要將數字技術深度融入金融產業的各個環節,通過技術創新驅動金融服務的高效化、智能化、個性化。發展數字金融,值得重點關注的是跨境支付和貨幣橋的項目。數字金融代表著科技驅動金融創新,值得一提的是數字貨幣和支付系統的革新。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我們都可以隨時享受到微信、阿里PAY等便捷支付服務。同時中央銀行也在推出數字貨幣,目前有超過110個經濟體正在積極探索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的可能性。貨幣數字化的浪潮已經在全球范圍內掀起,國際社會對跨境支付領域的合作也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興趣。例如,多邊央行貨幣橋項目(mBridge Project)。通過這一項目,數字人民幣的實際應用得到了展示,不僅實現了參與國之間的CBDC發行和回收,還有效處理了交易過程,為國際支付和金融合作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目前跨境支付的項目已經有了實質性的進展。據報道,沙特中央銀行2024年6月5日發表聲明稱,將成為全面參與mBridge最簡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簡稱MVP)平臺的成員,這一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值得密切關注。
(二)加速數字產業化,需要創新驅動金融產品和服務。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建設金融強國”,要全面加強監管、完善金融體系、改善金融服務、防范化解風險的同時做好科創金融、綠色金融、養老金融、普惠金融和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數字金融是建設金融強國的重要支撐,是五篇大文章的核心和基礎。數字產業化是將數字金融的觸角延伸至更廣泛的實體經濟領域,通過金融科技手段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促進資源高效配置,激發產業活力。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等新興領域,正是這一趨勢下的重要抓手。比如,通過綠色債券、碳金融產品等創新工具,為可持續發展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借助數字技術實現金融服務的下沉,讓偏遠地區和弱勢群體也能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務;探索養老金融產品,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
首先要聚焦數據資產入表,精準量化企業數字價值。在數據經濟時代,數據資產或將占GDP的60%-70%。智能AI大模型競爭核心在于數據,我國坐擁龐大原始數據和廣闊市場,這是無價之寶。未來面臨的原始與生成數據沖突,將凸顯數據源的稀有價值,如同土地和知識產權,其評估價值潛力巨大,增值前景可期。因此,數據資產入表不僅是對數據價值的認可,也是對數據治理、保護和利用的一種制度性安排。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傳統資產負債表因未能充分納入數據資產,往往無法準確反映企業的實際價值和競爭力。數據作為一種核心生產要素,其價值創造作用日益顯著,但未被體現在財務報表中,導致企業估值失真。因此,推動數據資產入表成為了重塑企業估值框架的關鍵舉措。2023年底,我國成立了國家數據局。隨著相關政策和標準的不斷完善,如《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的出臺,數據資產的評估、確認與計量有了更明確的指導,為企業數據資產的正式記錄和報告奠定了基礎。實踐中,企業對數據資產進行確權并合理估值,律師出具法律意見后將企業的數據資源認定為無形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中予以體現。這不僅有助于提升企業資產的透明度,還能更準確地衡量企業的市場潛力和長期發展能力。
其次要著眼風險防控,持續提升金融監管的智能化與應急響應能力。構筑數字金融安全新防線在數字金融蓬勃發展的背景下,一個核心議題浮出水面:如何通過強化監管科技(RegTech)的應用,從根本上解決資產真實性問題,確保市場健康發展。過去P2P借貸與私募基金頻發的信任危機,其根源在于資產基礎的不透明與虛構,凸顯了構建嚴格監管體系的緊迫性。借鑒國際成功案例,RegTech正逐步成為抵御數字金融風險的關鍵防線。這一技術依托前沿科技與精密數據分析,助力監管機構與金融機構精準識別、評估風險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預期中,RegTech的多維度應用——包括實時監控預警、智能化合規流程、自動報告審計、高科技反欺詐與反洗錢機制,以及增強透明度與可追溯性的區塊鏈技術等——不僅將為市場筑起堅不可摧的防偽墻,還將通過沙盒監管等創新手段,提升應急響應能力,有效阻斷腐敗與洗錢通道。尤為重要的是,RegTech通過優化監管流程、提升風險洞察力和促進行業合規文化,為數字金融市場安裝了“安全閥”,確保市場的穩健與安全。總之,重視并深化RegTech的應用,不僅是應對當前挑戰的必要之舉,更是引領未來數字金融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為全球金融市場注入更強的信心與動力。隨著我國監管科技的進一步實施,標志著我們向一個更為透明、安全的數字金融時代邁進。
(一)金融無界化。金融業的無邊界化就體現在科技與金融的融合,例如,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使用無疑是對傳統金融巨大的沖擊,但與此同時,數字金融將實現更加個性化、即時化的金融服務,金融服務邊界無限擴展,無論地理位置,用戶都能享受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
(二)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FinTech)將持續創新,區塊鏈、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將在智能決策、風險控制、資產管理、保險定制等領域發揮更大作用,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的迭代升級。例如智能監控系統、自動化合規流程、監管科技的運用,通過智能系統的建設可以有效提高審查的精確度與反應速度,不僅減少了人為錯誤,還提高了業務處理效率。數字金融與以往監管乏力的P2P借貸模式雖同樣根植于金融與技術的深度融合,但兩者顯著區別在于前者強調采用先進的可追蹤和可回溯技術,以有效遏制信用風險與道德風險的滋生。這項技術的應用,使得數字金融在確保透明度和安全性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相較于P2P領域曾經面臨的監管盲區,構建了一個更為穩健可靠的金融生態。
(三)數字金融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金融與制造業、互聯網、能源業、環保業的深度融合,正重塑產業生態。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制造業實現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提升生產效率與可持續性。互聯網技術加速信息流通,促進供應鏈協同。能源業借助數字金融推進能源管理系統智能化,助力綠色節能。環保業則通過融合應用,加強環境監測與資源優化,驅動循環經濟。這一融合趨勢不僅促進了產業升級,還加速了經濟綠色轉型與高質量發展進程。聚焦數字金融在綠色生態及"雙碳"目標中的實踐,歐盟電池法案引入了創新舉措,強調利用區塊鏈技術為電池賦予獨一無二的"智能身份證"。這一身份標識貫穿電池從生產至廢棄的全生命周期,確保全程可追蹤、可追溯,從而加深了數字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數字金融與普惠、ESG投融資緊密結合。數字金融已經與金融零售業深度融合,例如地區性商業銀行通過運用數字金融技術,為小客戶、小微企業、低收入人群精準服務,通過算法和大數據分析來降低金融服務門檻,提高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和包容性。2015年9月25日,聯合國193個成員國在峰會上正式通過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可持續發展目標旨在從2015年到2030年間以綜合方式徹底解決社會、經濟和環境三個維度的發展問題,轉向可持續發展道路。中國數字金融采用ESG標準,沿“一帶一路”推進國際化,帶動全球綠色、可持續發展,展現金融創新與責任擔當。
金融如細水長流,默默滋養著經濟的每個角落。在數字技術的助力下,合規發展拓寬了普惠金融的路徑,催生了綠色經濟的繁榮。面對全球的貧富差距和發展挑戰,數字金融正成為推動均衡發展、展現科技關懷的重要力量。
中國的發展之路,從農業經濟到工業4.0,展現了獨立自主、自強不息的精神。我們不斷克服危機、戰勝貧困,走向共同富裕。正如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中華民族的堅韌與智慧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在新時代的征程上,構建數字金融生態是我們的新使命。我們應以天下為己任,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共創和平與繁榮。“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這正是數字金融時代的精神寫照。讓我們以三十二言寄望未來:“君臨天下,氣吞山河,春風化雨,同享太平;龍騰九州,鳳鳴八荒,月白風清,共鑄輝煌”,愿數字金融時代為世界帶來和平與繁榮。
來源:大成律師事務所
【免責聲明】轉載僅為分享更多信息便于學習與交流,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