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大屏化拉升均價成為了電視廠商的陽謀。
近日,洛圖科技的零售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電視市場平均單價達到3733元,同比增長14.7%。
據了解,電視均價增長的背后,是消費者對大尺寸電視的偏好。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75英寸及以上尺寸段的零售量份額在線上和線下市場分別為30.6%和45.9%,同比提升7.7和9.1個百分點。
中國電視廠商推動硬件升級
近年來,以海信、TCL為代表的中國電視廠商著力于推動電視大屏化升級。其中兩家公司從面板制造商采購98吋以及100吋超大尺寸面板的做法引發關注。
為了降低價格戰對品牌的影響,中國電視廠商加大對超大尺寸電視面板以及Mini LED面板的投資。其中海信、TCL為了響應歐洲杯、美洲杯的需求,在歐洲、美國推廣100吋液晶電視。
與此同時,韓國面板制造商迅速轉向OLED電視顯示屏,而中國面板制造商則專注于提升超大尺寸LCD電視顯示屏的產量。他們的目標是生產98至100吋的面板,并最終生產100至115吋的面板,以更加優化利用其8.5代、8.6代和10.5代TFT LCD產能,并計劃使用10.5代生產線來生產超過115吋的面板。
TCL科技在今年的多場投資者調研活動中表示,面板行業的下游需求不僅要觀測需求量,更重要的是看需求面積。需求面積由需求量和產品平均尺寸共同驅動,全球需求面積有望保持穩定增長。
根據第三方數據,全球電視平均尺寸在2024年一季度達到50.7吋,同比去年同期增長2.4吋。
去年,海信、TCL相繼推出115吋的Mini LED電視,傳遞出電視產業的轉型型號。業內人士認為,彩電行業的增長邏輯從總量增長向結構增長轉變。大屏電視以及Mini LED電視將逐漸成為電視市場的主流。
中怡康在去年預測,隨著推出Mini LED產品的廠商逐漸增多,市場競爭開始加劇,產品結構從主流的55英寸-75英寸快速向85英寸及98英寸產品升級。這在今年得到了驗證。
電視大屏化、高端化在市場表現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奧維云網發布的《2023年中國彩電市場總結》提到,2023年,盡管整個彩電大盤表現呈現出一定的下滑態勢,但值得注意的是,新技術Mini LED、高刷新率120Hz+以及大尺寸75英寸+等細分市場卻展現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成為了支撐彩電行業向上發展的關鍵因素。
電視產業還有新故事嗎?
電視產業的內卷化正在Mini LED電視以及百吋電視上演。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的價格戰蔓延至98英寸和100吋的電視,其中100吋液晶電視價格低于人民幣10000元。
業內人士認為,超大尺寸電視有利可圖,但在再出海的主基調下,今年中國品牌的戰略目標是通過降低價格來提高出貨量,以提升其全球市場份額。
Omdia認為,2024年第四季度,100吋液晶電視有可能以人民幣6999元的價格促銷,這可能會導致虧損。有消息指出,三星、LG等韓國廠商也有意介入超大尺寸市場。兩家企業計劃在2025年采用中國面板制造商的百吋電視面板。
不過,中國電視開機率跌破30%的消息也引發擔憂。一項有7.8萬人參與的網絡投票結果顯示,近50%的人好久都不開一次電視,還有約20%的人表示家里壓根沒有電視。
電視大屏化以及高端化難以長久支撐電視產業的增長需求。消費者對電視尺寸的接受度存在上限,超過一定尺寸的電視機存在較大的入室難度。中國目前的人均居住面積無法承受更大的電視尺寸。
業內人士認為,電視并沒有真正實現互聯網化和智能化。樂視倒下之后,電視互聯網化的發展路徑就已經走向終結,電視回退到了專注于硬件的傳統道路。電視通過互聯網收入實現盈利的模式,在監管入場之后便逐漸失靈。與此同時Aiot也逐漸退出公眾視野,企業將重心放在硬件升級以及全球化上。
自誕生以來,電視的每一次大步邁進,都是在視覺和聽覺上做文章,如今硬件技術已經接近了創新天花板,難以進行大的變革。甚至對消費者來講,彩電產品的“產能、技術、性能體驗和品牌數量”已經過剩。
在信息還不發達的年代,電視機作為人們看世界的一個窗口,帶來過非常深遠的影響,看電視是當時最主要的娛樂方式,一部接一部的電視劇作成為人們心中的經典。如今,內容的局限性卻讓年輕人很難找到一定要看電視機的原因。
電視產業是否還有勇氣繼續進行“電視+”的探索,是最大的不確定性。樂視商業帝國的崩塌似乎宣告了電視+互聯網模式的失敗,然而樂視為電視產業留下的究竟是價格戰的遺毒,抑或是還有可以挖掘其商業模式的空間,仍然值得深究。
(家電網? HE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