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服務員出身、擅長門店運營的楊利娟不同,茍軼群的履歷主要圍繞著海底撈的“大后方”。他曾擔任公司首席財務官、信息技術負責人、供應鏈及采購管理負責人等職位。
梁宵|作者
米娜 | 編輯
中國企業家 | 來源
時隔兩年,海底撈再度更換CEO。
6月21日晚,海底撈發布公告,楊利娟辭任公司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接任者為茍軼群,變動自2024年7月1日起生效。
上一次的交接班發生在2022年3月1日,楊利娟臨危受命,接替創始人張勇成為海底撈CEO,之后主導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改革風暴,將海底撈從生死線上拉了回來。
“通過啄木鳥計劃以及后面的硬骨頭計劃,楊總解決了當時內外部的一些問題;現在公司平穩過渡后,下一步要考慮的是新的發展問題。”海底撈相關負責人在回復《中國企業家》的采訪中指出,CEO的調整,對應的是海底撈面臨的不同階段。
如今,發展的接力棒傳給了茍軼群。與加入海底撈29年的楊利娟相同,他也是一位有著24年“海齡”的老員工;但與服務員出身、擅長門店運營的楊利娟不同的是,茍軼群的履歷基本圍繞著海底撈的“大后方”,在海底撈任職期間,他曾擔任首席財務官、信息技術負責人、供應鏈及采購管理負責人等職位。
據《中國企業家》多方了解,2017年底,茍軼群即離開海底撈的日常經營,辭去所有相關職務,但從未離開海底撈的關鍵決策中心。而早在此次CEO職務調整之前,茍軼群已經重返海底撈,任公司副總經理一職。在今年4月中旬舉行的海底撈內部抱團工作會議上,茍軼群出席并給獲勝團隊頒獎。
看似突如其來的變化,預先早就埋下了伏筆。而在海底撈兩位“元老級”CEO進退的背后,也是海底撈關于未來更大的籌謀。
1
“開拓者”楊利娟
短短兩年內,海底撈的業績從谷底一躍而至頂峰——這場翻身仗讓楊利娟一戰成名。
2021年,激進擴張的海底撈馬失前蹄,遭遇了41.6億元的歷史性虧損,在接下來的兩年中,剛剛接任CEO的楊利娟帶領海底撈實施了名為“啄木鳥計劃”的改革行動,關門店、穩人心、調管理,海底撈慢慢化危為安,到了2023年,業績一下子沖到了歷史新高。
看上去,楊利娟并沒有那種征戰沙場的“狠勁”,她個子小小的,說話客客氣氣,是海底撈員工眼中“和藹可親”的楊姐——務實、嚴謹、細致。但與此同時,海底撈的員工都知道,她也是嚴厲堅定的管理者,對于違反規定的行為,她一點情面都不會給。
就像一位海底撈老員工提到的那樣,在海底撈,作為董事長的張勇是“立法者”,很多制度都出自于他,包括“啄木鳥計劃”,也是他提出的;與之配合的楊利娟則是說一不二、堅定的“執法者”。最早的時候,張勇提出要讓海底撈“開向全國”,20歲的楊利娟跑到人生地不熟的西安市場當拓荒牛,用盡辦法“啃”下了四川外的第一家門店;2011年,張勇說要“打破”組織,當時剛剛任職COO的楊利娟扛下了內部的拉扯和動蕩,一步步推進了改革的落地;之后張勇提出國際化,又是楊利娟帶著團隊,在2012年、2013年分別打入了新加坡、美國市場。
“楊姐是海底撈最務實的一個人,她的號召力和威望是二十多年來一點一滴沉淀下來的。”一位加入海底撈十多年的高管說,“基本上沒有任何人可以比得上。”
這正是當時身處危難之中的海底撈所需要的改革者:一方面,幾百家門店正“流血”不止,必須當機立斷;另一方面,門店牽動的是幾百位店長和兩三萬名普通員工的未來,必須得到他們的信任,同時也賦予他們信心。
如今,海底撈已經走出了ICU,楊利娟也可以從火線上撤離下來,相比之下,另一個新戰場更需要她。
過去兩年中,中餐出海熱情高漲,按照咨詢公司沙利文的預測,2026年,海外中式餐飲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098億美元。2022年底,海底撈將覆蓋大中華地區以外餐廳業務的特海國際分拆,先在港股上市,此后又在2024年5月登陸納斯達克全球市場,并表示約70%的募資將用于提升品牌并擴大全球餐廳網絡。
一方面,海外的大市場機不可失;另一方面,中餐同行的激烈“互卷”也不容有失,雙重作用下,特海國際正在不斷提速。2024年一季度,海底撈海外餐廳數量凈增4家——相當于2023年全年特海國際的門店凈增量,收入187.6百萬美元,較2023年同期增長16.6%;整體平均翻臺率為3.9次/天,與2023年同期3.3次/天的水平有了很大改善。
不過另一方面,特海國際的個別經營數據則透露出一絲隱憂,2024年一季度,其經營利潤率為6.6%,這個數字,相比2023年同期的7.0%略有下滑,與海底撈國內市場10%的水平差距更大。未來,如何在加速發展的同時保證經營質量,將是特海國際的必經考驗。曾經,海底撈在這條路上摔過跟頭,對于不甚熟悉的海外市場來說,這方面的挑戰會更大,摔跤的代價也會更重。
因此,對于當下的特海國際來說,既要向前沖,也要設法避雷,既要沖得快,也要沖得穩。在這種情況下,身經百戰、愈挫愈勇的楊利娟就成為領兵打仗的不二人選。
此前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楊利娟就提到,剛做服務員的時候,會因為一次評級失敗,“覺得天都要塌下來”;而29年之后的現在,就算遇到再難的危機,她都不會慌了陣腳,“面對每天出現的新問題甚至挑戰,第一反應都是如何解決;挑戰成功,會感到無比的興奮”。
2
“轉型者”茍軼群
如果說楊利娟擅長前線拼殺,那么茍軼群則鞏固了海底撈的“大后方”。
他今年52歲,2000年放棄教職工作的“鐵飯碗”,加入了當時沒有幾家門店的海底撈,曾任首席財務官、信息技術負責人、供應鏈及采購管理負責人等多個職位。
據《中國企業家》獲悉,2017年底,茍軼群離開海底撈的日常經營管理工作,辭任了一切職務,只是作為投資委員會和創新委員會委員——其中的委員都是海底撈的“元老級”人物,決策權重不言而喻。
在6月21日海底撈發布的公告中,也特別提及:茍軼群在戰略決策、企業管理、供應鏈監督及合作發展方面擁有豐富經驗,是帶領海底撈集團進行轉型的理想人選。
對于海底撈來說,下一步的轉型之路走向何方?
其一就是數字化。截止到2023年底,海底撈在中國市場的餐廳數量已經達到1374家,其中大陸地區1351家,港澳臺地區23家。一方面,規模擴張放大了管理難度。反之,管理能力的局限也抑制了海底撈進一步的拓店計劃。2024年,海底撈謹慎放開了“特許經營”,正尋找資質過關的加盟商合作開店,而這也對海底撈的未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國盛證券的研究報告就指出,海底撈在全國各線級城市形成了成熟單店模型,儲備店長數量充足,可支撐海底撈繼續展店;但考慮到海底撈門店面積大,且高度統一的極致服務依賴員工培訓,對公司管理能力提出挑戰,快速展店下管理半徑擴大的壓力已經顯露。
數字化轉型正是為了應對這一難題。上述負責人就指出,通過數字化賦能,可以減小不同店長之間的能力方差,幫助各個店長降低管理難度,提升管理效率。
實際上,茍軼群之前一直負責的上海海悅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海悅”),也是海底撈的投資管理平臺,曾投資過多個信息技術和數字化項目。天眼查數據顯示,海悅曾與用友一起投資了紅火臺餐飲云服務有限公司,并占股44%;投資的安徽訊飛至悅科技有限公司同樣是一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公司,海悅占股51%。
而在回歸海底撈運營之后,茍軼群主導設立了兩大核心委員會,一個是數字化運營委員會,另外一個則是創業創新委員會。
根據海底撈未來的發展規劃,將進一步推動多品類、多層級的發展。事實上,海底撈的多元品牌探索一直都沒有停止過。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海底撈通過自我孵化、收購等方式,扶持了包括嗨撈火鍋、苗師兄香鍋、五谷三餐、焰請烤肉鋪子、漢舍等近20個餐飲子品牌,覆蓋火鍋、快餐、烤肉、中式正餐、面食等多種經營業態。但其中大多數子品牌目前都表現平平,難以獨當一面。
“海底撈現在有這么多層出不窮的創新,就更加需要以專業投資人的視角,去選中賽道、篩選標的、培育品牌。”上述負責人說,茍軼群所具有的投資經驗,也能讓海底撈的創新價值更大程度地發揮出來。
3
“調度者”張勇
在海底撈,職務調動是家常便飯,很多高管早已習慣了。過去兩年,海底撈及特海國際的董事、高管團隊,也都在持續調整中。
2022年12月30日,時任海底撈首席戰略官的周兆呈辭任,新職務是特海國際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不到一年,周兆呈辭任特海國際的職務,回到海底撈任董事會副主席;2023年3月30日,李瑜接任特海CEO一職,在此次楊利娟接手這一職務之后,李瑜將繼續擔任執行董事和大區經理。
作為海底撈的創始人和董事長,張勇在10年甚至更早之前就做了“甩手掌柜”,一位海底撈的高管曾對《中國企業家》表示,如果問張勇海底撈的營收,他可能答不上來,但如果跟他聊計件工資,前面乘百分之幾的系數他都會很清楚。在他看來,張勇把時間放在了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事情上——組織、人和KPI。
“企業在每個發展階段,最重要的事情是不一樣的,張勇最牛的一點,就是知道在不同階段,不同的管理者更適合在什么樣的位置,也知道他們想要的東西是什么,能讓這個人有意愿、有能力發揮作用。”上述高管表示。
如今,楊利娟的調任,以及茍軼群的回歸,似乎也正說明了這一點。而在任命公告中,特別提到一點,“與楊利娟一樣,茍軼群見證了本集團的發展,對本集團的戰略方向、經營環境、管理理念及核心價值觀有著深刻的理解。”
他們的任務,不僅要帶企業,更要帶團隊。
2020年4月27日,張勇曾以公司內部郵件的方式宣布了接班人計劃,里面寫道:“近兩年,我們四個人(張勇、施永宏、楊利娟、茍軼群)都特別擔心,擔心我們學習能力跟不上。我們四個人還特別害怕,害怕我們淪為企業發展的絆腳石。”所以他決定自己在10年到15年內會退休,海底撈要建立起接班人隊伍的選拔制度,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拓展新的工作領域和內部創業積累積分,“我們四個會把積分最高的那批人找出來,長時間觀察,擇優錄取”。
此后,海底撈的董事會和管理層在持續“換新”,在張勇的夫人舒萍和海底撈另一創始人施永宏辭去董事職務后,新增執行董事李朋和宋青均為40歲出頭;而在特海國際的五位高級管理者中,其中四位都在40歲以下。
2022年9月21日,海底撈還推出了輪值COO制度。根據計劃,大區經理、各職能部門部長或總監,及各委員會主任在符合特定條件(包括但不限于任職時間、管理門店數量及業績表現等)后均有資格參與輪值計劃。
“把權力交給年輕人,文化就會與時俱進了。”張勇曾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表示。但現在看起來,在真正交到他們手上之前,海底撈的“元老們”還要再護一程,因為文化不僅需要與時俱進,有的時候,或許更需要鞏固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