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遼寧日報
本報記者 劉 璐
6月12日,2024年“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遼寧主題采訪活動在沈陽啟動,記者團第一站來到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展廳中,一個正揮毫潑墨的機器人吸引了大家注意,機器人旁邊,“心想事成”“大有可為”“大展宏圖”等幾幅墨跡未干的隸書作品更是引得大家紛紛掏出手機拍照。
“這是我們的智能機器人‘書法家’,也是我們將協作機器人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合的成果之一。它可以和人進行語音交互,并通過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準確解析出語音發起者背后的情感或期望,生成相匹配的書法作品。”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韓天文介紹。
談及大模型技術與機器人的融合,韓天文表示,大模型可以被理解為機器人的“大腦”,它能聽懂人說的話、下達的任務等,并將任務分解為機器人的動作指令,讓機器人動起來。大模型技術帶來的最大變革就是交互方式的變革,以往人與機器人無法直接交流,需要通過程序語言作為中介,而大模型實現了人與機器人的自然語言交互,這會讓機器人操作更便捷,更易理解人的語言。
“通過不同行業的專業數據訓練,大模型可被用于諸多領域,‘書法家’機器人只是其中的一種呈現。”韓天文說,未來將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上探索、豐富“機器人+AI”的應用實踐,將人工智能與各種品類的機器人深度結合,在更多行業、更多細分應用場景中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