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楊昕怡????每經編輯 劉雪梅????
“有點累了”的Kimi終于想出了提速的方法。
今年3月末,Kimi一度火到宕機。近日,有部分用戶發現,Kimi推出了打賞功能,用戶可通過支付購買5.20元至399元不等的禮物,獲取不同的高峰期優先使用時長。
對于該功能,月之暗面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該業務目前在小范圍灰度測試階段,后續會對Kimi持續擴容和優化。同時,對于其他商業化模式的探索,月之暗面保持開放的態度。
由于大模型的訓練成本高昂且還在急劇攀升,商業化如何落地必然是每個大模型公司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在C端市場上,ChatGPT、文心一言等國內外大模型產品都采用了類似的訂閱付費制,月之暗面為何會另辟蹊徑選擇打賞模式?這一新模式會成為C端商業化路徑的更好選擇嗎?
“Kimi的打賞模式和常見的訂閱制確實有很大的不一樣,(選擇打賞制)最核心的原因是Kimi的用戶群體,它在抖音、B站大量投流后獲得了很多年輕用戶。”在中美兩家公司擔任AI產品顧問的Super黃(化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了Kimi在商業化上“不走尋常路”的主要原因。
至于年輕人是否能為Kimi買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月之暗面了解到,由于該功能僅推出了不到2個工作日,“(收效)現在應該還看不出來,范圍太小”。Super黃預測:“打賞模式不會給Kimi帶來太多收入,我覺得會有不少人嘗鮮去支付5.2元、9.9元,但大額付費估計占比很小。”
“5.20元送一朵花”,Kimi要“玩打賞”?
“他做科研是可以的,但我不知道他怎么商業化。”在今年的一次媒體采訪中,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談及月之暗面創始人楊植麟,他很好奇這位“技術天才”會如何在大模型領域賺到自己的第一桶金。
近日,Kimi用一項剛上線的新功能給出了回答。多位用戶發現,不同于以往的單純崩潰,如今Kimi在算力不足的高峰時期提供了新選項,“急需Kimi?點擊這里給Kimi加油,高峰時期優先使用”。
用戶點擊鏈接后將彈出多個頁面,顯示不同打賞金額對應的不同禮物以及優先使用時長,打賞金額在5.20元至399元不等,且均有擬人化配文,例如“5.20元送Kimi一朵花”“9.99元給Kimi加雞腿”“399元和Kimi一起登月”。
關于首次進行商業化試水的契機,月之暗面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們收到很多用戶反饋,他們日常會依靠Kimi輔助完成一些工作和任務,想了解有什么付費方案,可以在服務高峰期也能穩定使用產品。為了給這些用戶在服務高峰期提供更多選擇,我們目前在小范圍灰度測試一項打賞功能,打賞后可在高峰期獲得優先使用權。我們也會持續擴容和優化,給更多用戶帶來好的使用體驗。
其中,優先使用權被Kimi解釋為,在高峰時期Kimi算力不足時,產品將在Kimi實際可調用的推理算力范圍內,優先保障獲得服務用戶的推理算力。
值得注意的是,Kimi提供的多種打賞方案似乎并未遵循量大從優的傳統市場邏輯——399元365天的最高檔位約合1.093元一天,而99元93天的方案約合1.064元一天。
“第一是價格為先,99元是一個兩位數到三位數的門檻,超過(99元)后,更多人的付費意愿肯定就更低了;第二是用更高的價格來錨點,讓部分用戶覺得好像自己發現了一個小漏洞,趕緊下單99元的去薅羊毛。”Super黃表示。
對于現有的不同定價方案,月之暗面方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打賞是年輕人表達喜愛的一種方式,我們希望給喜愛Kimi的用戶提供更多選項,后續也會根據用戶的反饋持續做優化和調整。
打賞模式是AI大模型應用的商業化新路徑?
“百模大戰”開戰以來,各大基座大模型更新迭代、AI應用加速落地,市場對算力的需求仿佛一張漸漸張開的巨口,算力成本一再上漲,這也讓大模型公司們對商業化的需求更為迫切。
在面向B端的市場,大模型的定價模式主要有按時間段收費、按調用量收費和一站式解決方案等。例如字節跳動的自研大模型豆包就在按調用量收費模式里打響了價格戰的第一槍。官方數據顯示,豆包大模型在企業市場的定價只有0.0008元/千Tokens(最小文本單元),0.8厘就能處理1500多個漢字,比行業便宜99.3%。
而面向C端,ChatGPT、文心一言等大模型產品都選擇了用戶并不陌生的訂閱制付費方式。以文心大模型4.0工具版為例,單月購買價格是每月59.9元,連續包月的優惠價為每月49.9元。
為什么Kimi首次嘗試商業化就走了一條人跡罕至的路?在Super黃看來,打賞模式的推出主要和Kimi的用戶畫像有關。
“它在抖音、B站大量投流后獲得了很多年輕用戶,而這些用戶對價格是非常敏感的。Kimi打賞的價格基本在每天1.25元左右,一個月就要對應近40元,這會讓用戶的付費意愿大幅下降,而5.2元、9.9元這樣的價格是能快速讓大家有意愿付費的低門檻價格。”他解釋。
這種更為靈活和隨機的打賞模式會成為AI大模型應用的商業化新路徑嗎?
“在國內to C的大模型產品上想要獲得較好的營收去打平token的成本,目前來看是不可能的。”Super黃的態度顯得并不樂觀,“目前能跑到PMF(Product Market Fit,產品市場匹配度)的一個是要在非常垂直的細分賽道,例如AI PPT或者在原有業務上增加AI功能來提高整體訂閱費用;此外,肯定是海外用戶更容易接受付費制度。”
因此,他認為,會有部分用戶給Kimi小額打賞進行優先權體驗,但打賞模式的不可持續性,總體不會給Kimi帶來太多收入,“在有很多平替產品的情況下,Kimi想要從對價格敏感的年輕人身上賺錢還是不太現實的,因為Kimi還沒有找到明確的痛點”。
數字經濟學者劉興亮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打賞模式提供了一種靈活且用戶友好的商業化途徑,但其收入的不確定性和管理復雜性也對平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表示,對于Kimi來說,成功的關鍵在于持續提升服務質量,吸引并留住愿意打賞的忠實用戶,同時可能需要探索多元化的商業化策略以穩定收入來源。
月之暗面方面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于其他商業化模式的探索,我們保持開放的態度。相信隨著產品為用戶創造的價值越來越大,產品本身也會越來越有價值。我們會繼續探索新的方案,滿足更多用戶的需求,讓更多人可以受益于AI技術的發展和進步。
事實上,“和Kimi一起登月”的路也大概率不止打賞這一條,Super黃表示,目前打賞的商業化路徑只與高峰期優先的權益有關,“其實Kimi的商業化有很多可能的路徑,比如200萬字的長文本、上傳文檔數量,甚至可以在平臺做一個自己的知識庫等。(打賞)這只是他嘗試商業化的開始,我們可以期待Kimi之后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