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顏值經濟"發展迅猛,家用美容儀很受愛美人士的歡迎,但整個市場的各種亂象也很突出。根據國家藥監局要求,自今年4月1日起,射頻治療儀、射頻皮膚治療儀類產品未依法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的,不得生產、進口和銷售。這意味著家用美容儀由傳統的"小家電"類別正式變為了受嚴格監管的"械字號"產品。那么,近一個月下來,新規落地情況到底如何,來看記者調查。
記者隨機走訪了一些美容儀產品的線下店,有導購人員表示,在新政出臺后,已經下架了"射頻"產品,現在上的新產品,主推的已經是其他作用原理和功效了。一位店員向記者表示,國家4月1日之前出臺規定了,所有家用美容儀都沒有射頻功能了。
2022年3月,國家藥監局就曾發布公告,明確射頻治療儀、射頻皮膚治療儀類產品按照第三類醫療器械管理。隨后又規定自今年4月1日起,該類產品未依法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不得生產、進口和銷售。那么,到底什么是射頻,為什么要限制射頻技術用于家用美容儀呢?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副主任盧忠告訴記者,射頻美容儀主要是產生電流,當電流穿過我們的皮膚組織時可以產生熱量,也可以誘導我們組織的創傷修復反應。美容儀業內人士周舟介紹說:“射頻原理有點像微波爐發熱的原理,確實可能因為使用者的操作不周全,引起一些局部的燙傷、水泡等。所以它就要求使用者擁有一定的皮膚科知識。”
事實上,在4月1日新規正式落地前,敏感的市場就提前"嗅"到了變化。不少原本以射頻功能為賣點的美容儀,都出現了價格跳水。在3月底,網上就有消費者曬單,有原價五六千的產品,一兩千就能入手。
3月27日,國家藥監局又發布了一份解讀,強調了是對預期用于"淡化皺紋、減輕細紋、眼周除皺、改善松弛下垂、收縮毛孔"等的射頻美容產品,作為第三類醫療器械管理,但是預期用途不涉及規定情形的射頻美容產品,則不符合醫療器械定義,不需要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隨后一些此前已悄然下架或是降價清倉的產品,又上了架。周舟告訴記者,這類偷偷恢復上架的產品,品名和宣傳里面已經不打"射頻"了,而是用"美容抗衰"這樣的詞匯去描述。
記者在走訪中也發現,線下商場中,有帶有射頻功能的美容儀器依舊在展示區域,銷售人員在推銷時,會換些說法。“現在都是雙頻呼吸微電流,加熱能超滲科技。”一位銷售人員這樣向記者介紹,稱新品不具備射頻功能。但根據網上品牌旗艦店的相關視頻,這款新出的美容儀同樣具備射頻功能,且與金色的老款射頻頻率一致。“變頻和射頻的一個能量值是在0.8到2.8兆赫茲,可以打到皮下組織的3.8毫米。”
銷售人員隨后又向記者推薦了另一款產品,言語間也變相承認了其同樣有射頻功能。她說:“這個也是0.8到2.8兆赫茲,一樣的,你可以買這種性價比高的,因為它機器能率能量差不多的。”
那么消費者,真的能搞清楚自己買的家用美容儀用的技術以及風險嗎?采訪中,有消費者就坦言,自己無法區分,只看效果。另一位消費者表示,有些機器是沒有具體的溫度的,只有幾檔幾檔可以讓你去調。產品說明書也只寫個總的功率,真的到檔數具體就不知道了。
根據國家藥監局官網,目前已經取得醫療器械證的射頻治療儀等產品中,暫無家用美容儀產品,且大部分為進口醫療器械。業內人士也表示,第三類醫療器械的注冊審評資料復雜,而且關注臨床評價,注冊周期在流程順利的情況下至少也需要三年左右。新規的出爐無疑是要從長遠來規范美容儀行業,但從目前來看,行業還在緩慢的洗牌進程中。鑒于目前消費者手中,仍舊持有射頻美容儀,盧忠副主任也提醒,在使用時,還是安全第一,切勿追求快速見效。因為就頻率而言其實沒有很大的區別,主要的區別在于功率。他在出診時就碰到過家用美容儀使用不當,導致局部灼傷甚至產生疤痕的情況。用戶應當盡可能從低檔位開始試起,盡可能安全使用。
此前有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美容儀市場規模為183.7億,同比上升70%。"強監管"正是針對 美容儀行業長期的野蠻生長,此前行業亂象頻現,包括過度宣傳功效、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等等。不過,美容儀的市場需求仍在,對于消費者來說,也希望新規的落地,能夠真正規范市場,讓大家以后能買到的都是放心的產品。